有形文化财
金英烈 佐命功臣教书及会盟绿

- Location : 醴泉邑旺信里 371
- 1401年(太宗 1) 2月, 是太宗登极有功的人物 46名册封为佐命功臣后, 赐于金英烈的功臣教书及功臣册封。以后, 朝鲜初以来,历代功臣即开国定社佐命功臣们会盟的会盟绿
寒天寺 三层石塔
- Location : 甘泉面增巨里 184
- 统一新罗时代的三层石塔, 是高 3.56米、基壇宽 1.74米的统一新罗时代后期的一塔式伽蓝的一个例。

涧芳洞 三层石塔
- Location : 普门面涧芳里 290
- 基壇部的构成, 屋盖石的造成手法, 能够显示出新罗下代样式的简练, 是能代表此地新罗石塔的作品之一。

尹别洞庙

- Location : 普门面眉湖里 60-9
- 1456年所建, 是祭享醴泉乡吏出仕、一直升到大司成的朝鲜初期大学者别洞尹祥的不迁位祀堂。祀堂是正面 3间、侧面 1间半规模的面对面的瓦房。
普门寺 三层石塔

- Location : 普门面首溪里 158
- 推断大约在高丽时代筑造的三层石塔, 石塔高 3.7米。无规则地修整了地台石的周围, 且倾向于南西侧。相轮部现在还留着露盘、覆钵及仰花, 但是覆钵和仰花的顺序颠倒。
鸣凤寺 宗大王胎室碑
- Location : 上里面鸣凤里 501
- 安置朝鲜文宗的胎后立下的胎室碑。1735年建立在鸣凤寺大雄殿后面的山峰上, 后来移到大雄殿右侧院子里。

鸣凤寺 境清禅院慈寂禅师凌云塔碑

- Location : 上里面鸣凤里山 1-1
- 941年建立的慈寂禅师的浮屠塔碑。位于鸣凤寺法堂东北侧 50米处。
武夷书堂

- Location : 龙宫面武夷里 423-1
- 为了奉享骊州人李润寿, 后孙李之暹和李湜,于 1710年建立的书堂。讲堂是正面 4间、侧面 2间规模的八角瓦房, 周围围上方形土石墙, 讲堂后面的山坡上有 3间规模的面对面瓦房即”祠堂”, 形成了另外的空间。
龙宫乡校

- Location : 龙宫面乡石里 266
- 创建于朝鲜太祖 7年, 1400年消失后 1512年移建到现在的位置。但是, 1597年再次消失后 1603年重建大成殿和明伦堂, 1636重建了洗心楼。
熙宁君御赐琴

- Location : 龙门面龟溪里 243
- 朝鲜太宗赐给第 6个儿子熙宁君陀的内赐琴。此琴长 120.3㎝、宽 15.9㎝、厚 12㎝, 比现在生产的玄鹤琴稍微小一点, 以龙头和凤尾模样首尾, 玳瑁由柔软的牛皮覆盖着。
夷靖祠

- Location : 龙门面龟溪里山 11-3
- 为了祭享朝鲜太宗的第 6个儿子熙宁君李陀, 1792年建造的庙祠。原来在广州, 后来 13代子孙李秉诚在龟溪里重建本祠堂,代代奉祀。
醴泉感露楼

- Location : 龙门面院流里 105
- 感露楼是正面 5间、侧面 2间规模的 2层楼阁建筑物。楼下层的御间布置了大门通往斋室, 左右设置了马棚和函室灶门。楼上层是 3间大厅为中心的左右布置火炕的中堂挟室形, 架构是五梁架的初翼工房。
醴泉权氏宗家文籍
- Location : 龙门面竹林里 166
- 朝鲜中期学者权龞的亲笔日记『竹所日记』 1册(34张)和他编篡的『海东杂录』14卷 14册。『竹所府君日记』是 1625年正月开始到第二年 12月之间的 2年的日记。

醴泉欣孝里石造如来立像
- Location : 丰阳面欣孝里 49-4
- 位于‘欣田’村大兴池坝下面的石造如来立像, 原来安置在草家, 1980年新建牔栱屋顶保护阁, 安置在此处。眼、鼻、耳、手等被毁损。

醴泉淸州郑氏斋室

- Location : 虎鸣面本里 14-2
- 为了追念药圃郑琢, 郑琢的孙子郑时鄭亨,于 17世纪初建造的墓下斋舍。6间规模的一字形门房和 字形斋室以口字形结构布置。
大枝斋舍e

- Location : 虎鸣面 稷山里 538
- 为了追念虚百堂金杨震, 400多年以前建立的斋舍。斋舍前面有 └┘字形的厨舍, 整体上形成了敞开的口字形布置, 斋舍的右后侧山坡布置了方形的围着栅栏的祠堂。